新新聞 2018/06/28 [第1634期]:第三波西進進擊的台青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8.06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第三波西進進擊的台青
 
「對台試驗田」廈門實地採訪,中國惠台措施如何吸引台青登陸
 
 
中國中央發布「惠台三十一條」後,廈門率先推出「惠台六十條施行細則」,海峽論壇期間,福建省又發布「惠台六十六條實施意見」,使廈門與福建成為台灣人才赴中橋頭堡。今年由中國主辦的兩岸最大民間交流活動「第十屆海峽論壇」,更成了考證惠台「落地」情況及持續釋出利多的最大秀場。
 
惠台三十一條公布後,一般認為中共以「同等待遇」取代台商原享有的「超國民待遇」,但事實上超國民待遇的概念被移轉到台青身上。比如福建省釋出台青獨享的創業補貼、廈門針對來廈工作滿一年碩博士發放三萬及五萬元人民幣一次性補貼等。一名在閩台幹對此直言:「因為台青仍是中國無法掌握的一群人。」想以此誘因進一步親近台青。
 
《新新聞》記者在廈門、福建實地觀察,雖然惠台政策在當地如火如荼推動,但要普及各地仍有待克服之處,然而北京已清楚表達惠台政策是「玩真的」。台灣應把握尚未普及的黃金時機,加緊落實行政院提出「壯大台灣、無畏挑戰」因應惠台的政策。
 
對於對岸「釜底抽薪」吸納台青,台灣如何因應? 陸委會表示,已與各部會組成的專案小組,持續監控追蹤中國大陸各層級惠台政策,將於近期公布首份研析報告。
 
◎張家豪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34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放眼天下 各界聲討拆散骨肉,同黨同志、第一夫人「背叛」 美國家庭價值難容忍川普零容忍政策
同書類書籍